中国热力·破界而行:北冰洋科技以持续创新,赋予每一度热无限可能

工业领域的“热力”,从来不止于物理意义上的温度刻度,更是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动能。从温度的界限到能效的界限…

工业领域的“热力”,从来不止于物理意义上的温度刻度,更是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动能。从温度的界限到能效的界限,再到技术依赖的界限,中国热力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以“破界而行”之势,步步跨越,次第贯通。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的加热、烘干、蒸汽供应等环节,推广高温热泵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在此背景下,青岛北冰洋冷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在工业大压比离心式高温热泵技术上的自主突破,将工业热能利用推向了全新高度。其打造的从-25℃到140℃的全温域解决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化工、食品、纺织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率,更让每一度被重新唤醒的工业废热,汇聚成助推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澎湃动能。

破界,从“卡脖子”到“中国造”

在工业热能领域,温度就是话语权。北冰洋科技的破界之路,始于对温度极限的持续挑战。北冰洋科技自2018年成立以来,便以“打造中国工业离心机领航品牌”为使命,不仅聚焦于大压比、高可靠性,更在全温域覆盖、高效节能,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等领域进行系统性技术布局,持续攻坚“卡脖子”技术。

面对业内共性难题,北冰洋科技以持续创新实现破局。不仅凭借25℃超低温离心机特性认证(业内唯一)攻克了低温极限,更通过多级复叠耦合+离心增压技术的创新突破,将热泵出水温度一举推升至140℃超高温区间。经权威机构评定,其大压比热泵离心机组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实现国际领先。

从-25℃工业冷冻到140℃超高温工艺用热,北冰洋科技已系统构建起覆盖全温域的工业离心机产品矩阵,成为中国工业热泵领域自主创新的新质生产力代表。2024年,北冰洋科技主导产品工业离心式高温热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8%,稳居行业前列。2025年更是凭借其在相关细分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广泛创新实践,荣膺“《品牌中国》栏目战略合作品牌”授牌。

创新,不止于温度

北冰洋科技的“破界”,不止于温度,更在于系统能效与智能融合。当温度边界被逐一突破,创新的焦点便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系统重构——让每一度热都实现最优转化,让每一份能源都创造最大价值。

在山东某工业聚集区,面对园区能源系统升级与降碳的双重压力,北冰洋科技部署了总制热量达102MW(51MW×2)的五级复叠高温热泵系统,这一超大容量创新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该方案规模化回收利用工业循环水等低品位余热资源,通过变频离心机组将其提升为高温工艺热水,为园区内众多生产企业提供了稳定、清洁的集中热源,成功打造了工业余热规模化利用与区域能源高效供给的标杆。

在智能化创新层面,企业自主打造的5G全物联运营管理平台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生态。该系统通过设备数字化控制、用户智能温控等四大核心模块的有机协同,实现了从设备端到云端的全链路智能化管理。

责任,写在每一度热背后

技术的突破,最终必须要回归到价值的创造上。北冰洋科技对绿色发展责任的深刻理解,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展现在实实在在的节能减排成效中。

2025年11月,北冰洋科技大压比离心热泵技术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此项技术已在化工、食品加工、制药、纺织、造纸等多个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支出。

在河北邱县,受限于当地缺乏可供利用的低温水源,且面临清洁取暖的改造压力。北冰洋科技的热源塔热泵系统以空气为冷热源,冬季通过专用溶液技术,高效提取环境中低品位热能,平均制热能效比(COP)稳定在3.5以上;夏季则发挥高效冷却塔功能,平均能效比更高达6.0。相较于传统供热系统,该方案凭借超高的运行能效,实现了能耗与碳排放的大幅降低,成为基于环境热源进行区域节能改造的标杆案例。

未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热力革命

温度有极,创新无极。从技术追赶到国际领先,从单一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北冰洋科技以“破界”之姿,不断拓展工业热能的边界。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北冰洋科技正以扎实的技术积累、持续的创新投入和清晰的产业愿景,向行业证明:中国热泵,不仅能“热起来”,更能“热得好”“热得巧”。用每一度热力的持续创新,为中国工业的绿色未来,注入澎湃动能。

关于作者: 现代工业网

为您推荐